智能技术深入发展及军事化运用持续加速,催生了未来战争新形态:在物理域,网络、数据、算法和模型成为重要物质基础;在信息域,空间泛在互联的智能化系统成为作战主体;在认知域,制智权代替制空间权成为作战重心。如果说信息系统是辅助人作战,那么以机器学习、仿生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群,对未来战争带来的影响则更加具有长远性和革命性。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智能化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冲击

■李春元 张继伟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新时代军人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战略的视野、科学的角度,理性审视、正确认知智能化革命,分析智能化究竟会带来哪些根本改变,明确面对智能化挑战该在思维、理念等方面做出何种改变,确保把握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和时代脉搏,在未来战场占据主动和先机。

智能技术深入发展及军事化运用持续加速,催生了未来战争新形态:在物理域,网络、数据、算法和模型成为重要物质基础;在信息域,空间泛在互联的智能化系统成为作战主体;在认知域,制智权代替制空间权成为作战重心。如果说信息系统是辅助人作战,那么以机器学习、仿生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群,对未来战争带来的影响则更加具有长远性和革命性。

智能技术颠覆了战斗力表现形态

历次军事革命实践表明,每当技术发展引起武器装备改变,必然促使人与武器的结合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影响新质战斗力的生成。

智能技术使人与武器逐渐物理脱离。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快速进步,人工智能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趋势,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未来智能化战场上,机器人基于陆海空天泛在互联的栅格化信息网络,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群,将出现从辅助人作战转向代替人作战,完成诸多不适合人去履行的高危作战行动,并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越高级越完善,这种替代就越彻底。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促使人与武器实现物理脱离。

人与机器深度融合为有机共生体。信息化战争中,战场对抗是超视距的,人逐渐退出对抗一线。而在智能化时代,将出现把人的智能赋予机器进而实施作战的模式,人更加退居到后台。但这并不是说机器可以全面代替人,人与武器结合方式,将以崭新形态出现。无人作战系统将与人深度融合为有机共生体,把人的创造性、思想性和机器的精准性、快速性完美结合起来。

智能技术颠覆了指挥控制的根本方式

由依托信息化指挥转向依托智能化指挥。智能化战争不是作战效能的逐步释放和作战效果的线性叠加,而是非线性、涌现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等各种系统效应的融合。战场态势高度复杂、瞬息万变,作战对抗异常激烈,多种信息交汇形成海量数据。仅凭人脑难以快速、准确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只有实现“人脑+智能系统”的协作运行方式,基于作战云、数据库、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群,指挥员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完成指挥任务。

智能化自主决策逐步显现。独立自主决策是未来智能技术军事化运用的核心,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一旦指挥控制活动实现完全智能化,将更加方便地获取有用、有序、及时、准确的战场信息数据,大大压缩作战构想、任务分配、目标打击、毁伤评估等作战周期,更加理性地思考战场上出现的意外情况,游刃有余地处置战场态势。尤其是用于图像处理的网络模式识别、用于作战决策的“寻优”算法、用于机器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等智能技术的军事化运用,将赋予指挥控制系统更加高级、完善的决策能力,使其实现“共同的智力模型”“理解作战意图”“完全自适应协同”等功能,实现“人在回路外”的作战循环。

智能技术颠覆了战场对抗的交战方式

从战争形态演变轨迹看,交战方式取决于武器装备。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交战方式。智能化战争中,无人作战系统具有不受地形天候限制、生存能力强、作战速度快、后装保障便捷、持续时间久等优势,在未来战场遂行任务的几率必将增加,甚至成为战场上的“宠儿”。

人与机器人混合作战成为未来战争重要形式。在未来战场上,一部分作战任务将由机器人完成,一部分作战任务可能由人完成,还有一部分作战任务可由人和机器人共同完成。在一定范围内,人和机器人能够顺畅交流,在作战中一同理解上级意图,一致认知战场态势,共同规划作战行动,相互协作完成任务。但为防止无人作战系统行为失控,必须为其设定交战范围和界限,让其明白如何处置计划内情况。必要时,需有人实时介入和干预,保证机器人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行动。

智能作战平台集群规模化运用成为常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让单件智能作战平台运用逐渐向智能化作战平台集群规模化运用转变。智能化技术的成熟将使智能作战平台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一次作战行动可以投入大量低成本智能作战平台,实现“数量本身就是质量”的战术价值。智能平台集群化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涌现性效应,实现十分复杂的作战功能。比如,智能无人机就可完成多种任务,包括光电、红外、声波监视,电子干扰及电子欺骗,定位、导航与授时、通信,实施打击,等等。智能作战平台之间的有限通信或点对点协同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对抗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或破坏,使这种集群作战系统具有很强战场生存力和战斗力。
 

以思想变革迎接智能化挑战

■聂晓丽 陈小鹏

在思想上领先对手,才能在行动上赢得先机。真正决定智能化作战能走多远的关键不仅仅是颠覆性技术,还有技术感知力与思想认知力。匹配非常规的“智能思维”,在关键领域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将加快“智能”向真正战斗力的转化。

把握智能化本质,匹配“智能思维”

以“智能化”引领机械化、信息化。军队现代化本质是作战能力不断强化的过程。智能化不是机械化、信息化的简单“接力”。机械化增强“格斗力”,信息化增强“感知力”,智能化增强的是“认知力”。军事智能化并不是机械化、信息化的终结,也不是机械化、信息化的延长线,更不是两者简单的量变累积,而是以机械化、信息化为基础的质变性颠覆。以智能化为引领,能够推动机械化、信息化发展,从而进入更高级的智能作战时代。

把握更高形态的人机智能一体作战。智能化战争形态中,人与机器不再角色分明。随着军事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类无人、人机协同作战平台的自主感知决策能力、集群协同作战能力将显著提升,并逐渐成为战场新主角。人与机器将会动态分配共享功能,呈现出功能角色的互换性与流动性。他们之间的协同配合将视任务性质而定,并随任务进程而变化,最终实现更高形态的人机智能一体作战。

信息主导上升为“智驱作战”。自古以来,以谋略为代表的智能一直是战争重要制胜因素。但受制于武器装备发展水平,智能对于战争的影响力从未像智能化时代这般巨大与广泛。通过智能系统传感器的态势感知和智能机器的融合理解,智能成为信息与认知的“桥梁”,完成了信息优势向认知优势的转化,并逐步成为未来智能化战场的主导因素;智能还可以使认知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决策与行动优势,全面精确高效驱动作战体系力量,精准释放作战效能,从而实现作战效能的倍增。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在作战体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将最终实现对未来战场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的全方位驱动,通过以智驭能实现“智驱”作战,并催生出新的战场制胜法则。

争夺“制智权”,拓展军事较量新疆域

智能空间是作战域,就像天空、陆地、海上和网络空间一样。智能化战争准备,必然要认识到“制智权”将成为继“制信息权”等之后,空间争夺的新疆域。

对于“制智权”的争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人机智能编组走上战场,通过技术手段干扰控制对手认知过程已成为可能。另一种方式是,技术强大的一方可以通过控制传感器和数据干扰破坏对手认知环,进而实现对作战对手智慧及智能的控制,获取战场制智权。它是“斩首战”的更高形态,变“毁敌”“瘫敌”为“控敌思维”,实现作战效费比的最大化。

提升“认知力”,夺取智能作战核心优势

随着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和进步,人工智能借助强大的存储与运算能力,学习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完整知识能力已经越来越强。AlphaGo的升级版AlphaGo Zero,不再依赖任何棋谱,采取新型深度学习算法,只学习了三天,就打败了学习了三个月的上一个版本。其制胜关键是更新了算法,提升了认知力。

未来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的认知域对抗必将更加激烈。谁的认知能力更强,学习速度更快,质量效果更优,谁就会抢占智能化作战高地,因此要找准提升认知力的着力点。通过智能技术形成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自动标识作战编成的实体分布,并对战场全局态势作出评估和发展预判,为指挥决策提供强大支撑。让人工智能在有人介入的训练环境中,通过深度学习方式进行效益选择训练,完善最优作战方案,提高指挥决策效益。

以“人智融合”为关键,创新作战设计

创新人智融合协同。随着智能化作战平台大量应用于战场,作战任务将由机器和人共同承担,有些任务甚至将由机器人自主独立完成,为此必须创新相应的作战设计。通过人的设计和与机器的共同训练、学习,最终实现统一智力模型下的“人智融合”自适应协同,并且这种协作将越发趋向于平行关系甚至伙伴关系。

协作探索新型战法。2016年6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开发的人工智能在空战模拟器中击败了有着20多年丰富经验的空军飞行员。人工智能可以在动态环境中考虑和协调最佳的战术计划,而且比人类快250倍。与人工智能联手,将使战法创新产生革命性变革。

(作者单位: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