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产业现状,所有厂家和商家,除了要改变观念、精耕细作市场、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外,还要寻找一些更赚钱的家电新品类、新项目,比如空净、净水等。

不过最近几年,一些看似蕴藏着丰富"宝藏"的蓝海家电新品类,对于很多家电商来说,看上去一片前景广阔,实际上要么规模化迟迟未能引爆,利润高但出货少;要么消费需求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自然环境拖累,日常销售体系没有成形。

空气净化器:碰运气还要靠天吃饭

如果说,人们喜爱的是好天气,对于空气净化器厂家来说,期待的却是糟糕天气。

空气净化器,无疑是最近几年来中国家电市场上,最让人羡慕的新品类。不只是利润高,更重要的是,往往会让不少运气好的商家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卖断货"局面。

过去,对于大量空调企业来说,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饭吃。现在,对于空气净化器来说,更为差劲:完全是"碰运气"式的靠天吃饭。天气好,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要买空净;天气一旦变差,空气净化器就卖断货,供不应求。

至今,对于大量空气净化器的企业来说,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一条成熟而稳定的经营道路,销售的波段式。对于大量长期奋斗在一线市场上的家电商来说,显然是不可能对空净这一高利润产品,寄予厚望的。这也就造成了,如今大量家电商还没有将空净作为常态经营品类。

成就于坏空气、失意于坏天气的背后,对于空净来说,最大问题还在于产业缺乏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再引导。所以,未来对于空净产品来说,到底会是成为商家新的常态化独立经营品类持续,还是会借助智慧空气生态圈,通过与空调等空气类设备的协同,沦为空气净化模块?现在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净水器:有戏的市场乱成一锅粥

与空净相似的是,净水器也要靠天吃饭;与空净不同的是,净水器进入中国市场和家庭的时间更早,但面临同样问题的是,消费群体不理性。

一提到净水器,所有商家都会下意识的说,这个行业前景不错,这个市场一定会引爆,这个产品利润更高。但是,净水器至今还没有成为家电商的主营品类。一些家电商甚至对净水器既爱又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与10年前,甚至20年前,家电商卖一台空调,或者一台电视,就会收获一千元,甚至两三千元的高利润相比。净水器当前正是一款可以给家电商带去如此丰厚利润的产品。甚至未来几年,净水器换滤芯还会带来更加源源不断的利润。

相对于空净,净水器行业已经发展多年,而且品牌众多,高达三四千之众。说明,大家都看中了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都想分一杯羹。特别是,随着水污染的严重和扩大,喝一杯洁净的水会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可以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净水器的市场也该真正爆发了,当然谁会成为净水器的主流渠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前这个阶段是净水器市场的洗牌期,更是经营净水器的最佳进入期。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大量的净水机商业投机者纷纷退出。

不过净水器进入中国已经近20年时间了,却一直未能在中国家庭全面引爆和引领。原因到底在哪里?关键还是,市场太乱了,太多的净水器品牌带来的市场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行业进入门槛的降低,同质化无序竞争。甚至是大量低劣的市场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伤害了消费者,更透支了用户信用。

目前净水器主要销售渠道,还是以五金卫浴专卖店和网上销售为主,渠道比较单一,但是消费者还是比较想了解净水器产品的,而且这个需求还呈现扩大的趋势。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的信息渠道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称,市场当然不会好起来。家电商此时进入,或是最佳时机。

精品小家电势头好,但不适合全线引爆

小家电对于家电商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小家电在中国家庭,正在大量普及;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精品小家电,正在创造新的需求。

眼前,传统家电产品销售乏力、利润低下,很多时候老板们磨破嘴皮卖出去一个家电套餐,一算账却发现根本没有赚钱,基本上白白吆喝,还不如卖一台智能电饭煲的利润高。近年来,包括空气炸锅、自动炒菜机、营养破壁机、榨油机、面条机、扫地机等精品小电层出不穷背后,消费升级是最大的推动力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小家电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当前,我国小家电市场保有量总体偏低,每户大概5件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每户平均拥有10件左右的保有量。由此可见,小家电的势头看好,具有强大的市场空间及增长力。

很多家电厂商也意识到这一点,如美的、九阳、苏泊尔智能电饭煲,甚至连小米都来跨界打劫。大家都在争抢更多的市场份额,想获取更多的利润,来弥补大家电的利润缺失。

其实除了智能电饭煲之外,还有很多精品小家电值得去经营,比如洗碗机、扫地机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潜力的产品,可以在经营传统家电产品的基础上,挖掘这些精品小家电的市场潜力,获得更高的利润。

但是小家电销售渠道已经相对稳定,对于大家电的经营者来说,想大面积介入的空间并不大。一是小家电的渠道电商化越来越大;二是小家电的体系相对稳定。

传统家电进入微利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家电厂商要想突破利润的瓶颈,就不能把目光老盯着那"一亩三分地",而是要在经营好传统家电产品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新产品的商业机会和利润空间,通过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但又谈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