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这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特别指出的一项工作内容。

我省农业部门为落实该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20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涉及水稻、水果、花卉等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农业智能装备与全程机械化、互联网+农业等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几乎涵盖了全省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

据了解,每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均由一名首席专家、若干名岗位专家和示范基地负责人组成,而依托企业建设的示范基地数量平均达到50%,着力破解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表示,通过创新团队建设,推进项目的有机结合,做大做强广东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进一步扩大广东现代农业创新体系的覆盖面,对于提升广东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个创新团队一览

1.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到2020年,全省良种和良法覆盖率分别提高5%和10%,单产提高5%,水肥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10%;推动广东水稻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团队包括首席专家兼耕作与土肥专家1人,岗位专家9人,示范基地负责人6人。

2.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在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智能养殖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集成一套健康、环保、高效生猪养殖技术体系,在示范基地中应用。每头母猪年上市肉猪23头以上、全群饲料转化率2.9:1以下。肉品安全和环保达标合格率100%。团队遴选了含1个首席专家在内的9个岗位专家以及6个示范基地负责人。

3.岭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培育省级审定或登记培育岭南水果新品种4—8个。创新集成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荔枝龙眼安全高效生产等6种技术。研究岭南大宗水果加工及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年加工处理鲜果5万—10万吨。团队由1个首席专家和7个岗位专家、6个示范基地负责人等14个岗位组成。

4.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优先解决盆栽花卉(兰花、天南星科、石蒜科)、鲜切花(菊花、百合、姜科花卉)的遗传育种、营养与栽培等技术。花卉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自主选育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20%。团队设1个首席专家岗位,5个专家岗位和5个综合示范与培训站。

5.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培育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瓜类、茄果类优良新品种5—8个。初步构建减量化、低成本的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体系。建立蔬菜病虫害早期监测预警技术。建立稳定的核心试验示范基地10个。团队由1名首席专家、8名专家和6名示范基地负责人组成,下设5个功能研究室和6个示范基地。

6.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重点开展家禽新品种选育与快速繁育技术等5个方面的工作。组建广东省家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7名、示范基地负责人6名。

7.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培育一批性状突出的育种新材料和产业急需的优良品种。大力推广茶园低碳循环复合栽培模式。着力提升全省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茶叶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以及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工作。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县区率先打造“特色生态产茶县”。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6名、示范基地负责人5名。

8.饲料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提高饲料科技对畜牧及水产养殖的贡献率;搭建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桥梁,提升饲料生产与转化利用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及饲料产品的安全、高效供给。加强反刍动物饲料研究与开发工作。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4名、示范基地负责人5名。

9.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加强蚕桑产业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强化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我省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从高效多元化蚕与桑品种的改良与示范、规模化养蚕和桑树栽培新技术研发与示范、蚕桑资源加工与多元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等4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4名,示范基地负责人4名。

10.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以建立国家级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创新源头,通过细胞和基因育种开发区域特色新品种(品系)。研制系列的食品、保健品和护肤品等高值加工产品;采用益生菌和微生态保鲜技术,突破鲜菇保鲜和储藏的难题。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4名,示范基地负责人3名。

11.经济粮油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针对玉米、番薯、花生,分别集成1套绿色优质高产轻减栽培技术、健康新型产品加工技术。服务一批规模化种植基地,为三大作物主产区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将培养一批种植大户或合作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品牌。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6名,示范基地负责人6名。

12.优稀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重点开展优稀水果轻简高效栽培、产期及品质调控、养分综合管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采后贮运、精深加工及高值化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团队由1名首席专家、5名岗位专家和4名示范基地负责人为核心构成,共有研究人员88名。

13.农业种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以水稻、甜玉米、冬瓜、番茄、香蕉、猪为对象建立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并开展分子育种。农业种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和专题专家7名,依托单位设立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各1名。

1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产地环境安全共性技术创新团队

围绕科学施肥用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生态友好型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业环境问题过程机理的基础研究。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和专题专家6名。

15.动植物重大灾害预警及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针对水稻白背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烟粉虱及其传播的蔬菜瓜茄类双生病毒病进行灾变技术研究。针对口蹄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牛流行热的区域性流行,建立上述3种重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体系。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和专题专家9名。

16.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共性技术创新团队

初步建立起果蔬加工、粮油加工、畜禽加工、特产加工与综合利用4个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开发营养健康食品新产品一批。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专题专家8名和团队成员26名。

17.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针对农产品中的典型危害风险因子开展风险评估。研发针对种植业的安全高效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研制食源性动物生产中所需安全投入品。研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团队包括1名首席专家,7名专题专家,16名团队成员。

18.农业智能装备与全程机械化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在耕种机械化技术、肥药施用机械化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设施生产机械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展农业装备变量作业、田间作业机具自走导航、农用无人机作业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专题专家8名和团队成员26名。

19.农产品保鲜物流共性技术创新团队

着重在农产品产地预冷技术、农产品气调与光催化保鲜技术、农产品品质快速智能感知技术、农产品最小加工技术和非热灭菌及其装备等方面进行突破。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专题专家8名。

20.互联网+农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同时着眼于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研发主题以“农业大数据与云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智能监测和调控装备”为抓手,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团队设置首席专家1名、专题专家7名,核心成员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