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华人文化控股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香港老牌电影制作公司邵氏兄弟董事长,有香港收视率最高电视台之称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09年成立,它是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黎瑞刚曾担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在担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总裁期间,黎瑞刚力主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链接、市场内驱、组织再造、合作共赢的战略思想,倡导旗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全面介入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精彩语录

专业

“我们还是希望被好莱坞尊重,他愿意跟我们合作,因为尊重我们的专业性,尊重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

理想主义

“我们也相信这种有使命感,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团队,是真正能够走长远的”

商业

“我们非常关注商业,因为商业给我们带来财务回报,财务回报是我们做一切的基础,我们第一件事情是要赚钱”

不安稳

“在今天这个平台上仍然无法安稳下来,这个市场的魅力往往是在于,充满很多不确定的东西,需要你去把握”

文字实录

黎瑞刚,中国传媒界传奇人物。曾经的上海文广总裁,第一财经董事长。2015年离开体制、全身心投入华人文化,加盟TVB执掌邵氏兄弟,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界瞩目,人们称他为“中国默多克”。但黎瑞刚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是“书生意气”、“理想主义”。不管在体制内外,黎瑞刚对内容产品投资价值的判断一如既往,那就是对头部内容的追求。他认为“顶端的产品永远都是带着理想主义光芒的。”

主持人:现在整个华人文化,其实有坚持来投一些具有理想主义光芒的产品,如何理解这个理想主义光芒?

黎瑞刚:我们在过去几年的投资中间,一直在不断地总结,其实华人文化现在有两个不同的平台,一个叫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纯PE类型的,偏重财务性的投资基金,另外我们有一个华人文化控股集团,可以偏长远,偏战略,偏运营型的平台。我们关注的方向,大概在三个领域,第一个是媒体和娱乐行业,第二个是互联网和移动,第三是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总结,到底我们在这方面,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

因为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不如行业中间其他人那么丰厚,BAT也好,还是国内有一些地产背景的一些参与者,甚至是一些A股公司,等等一些大的保险资本,金融资本,他们对文化产业的热衷,就是可以拿资本来砸。而对我们来说,我一直强调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专业性,就是我们在行业中间是比较专业的,我们对行业有深刻的认识,深刻的分析,我们的团队长期从事这个行业,无论是运营还是投资的工作,我们在国际上有宽阔的视野,同时我们还有技术的背景等等。那么放在一起的话,在内容这个角度来说,在过去这几年中间,我们很关注一些称之为头部内容,或者专业内容。

主持人:头部IP。

黎瑞刚:对,比如说在综艺节目领域中间,我们生产的像《好声音》为代表的一系列综艺节目,包括在电视剧领域中间,《琅琊榜》啊,《欢乐颂》啊,等等这一类专业类的节目,这一类专业类节目它称之为头部内容,一般来说是整个全年收视中间,最叫好最叫座的这一类电视剧,网络剧,或者综艺节目甚至电影等等。

那么这类,往往在这个行业中间,因为这个视频跟文字是有些不太一样的。文字的话,用户消费文字信息的时候,和在消费文字类的娱乐内容的时候,对时间的敏感度是相对比较小的。你看他在刷屏的时候,如果文字几秒钟可以刷一个屏,很快会过去。但是他对视频,会非常敏感于时间和注意力的投入。一条视频三分钟五分钟觉得没收获,就对你失望,甚至久而久之对你这个平台失望。

所以当你做视频内容产品,一定要考虑你这个视频内容产品是不是头部内容,是不是权威性内容,是不是给用户提供了最有力的信息,最有用的信息,包括娱乐方面,是不是让用户有最好的体验,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头部的内容。

那么我们在这个头部内容中间,我们也认识到在今天中国的社会环境情况下,包括国家的整个一个对文化的主张,包括老百姓对文化的认同感方面,这些对于精品的内容,往往是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的这样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也许你觉得这些内容可能很主流,很正面,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回报。

这些团队他们往往是有自己生命感的,价值观的,也有职业操守,也有对于职业的一些道德方面,非常独特的深入的见解。因为今天在这个行业中间,往往有时候为了追求一些内容的素质可以造假,收视率也好,票房也好,甚至游戏的流量也好,都是可以用很多手段来造假的。那么这个造假,对于短期行为来说造假可以带来票房,带来广告收入的增长,可以兑现公司的估值,公司的估值又可以带来金融市场的快速的套现。

但是真正有使命感,价值观的团队会看长线,他不是靠自己的公司的估值来说话,是靠自己的内容产品来说话,是有使命感的,我们也相信这种有使命感,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团队,是真正能够走长远的,所以我们希望关注这些团队,培养这些团队,跟他们共同成长。

主持人:您也提到你们关注的领域当中,比如说有综艺的,有娱乐的,有体育的,有这种消费升级类的,所以比方说是不是在文化产业,内容方面还是这种更喜闻乐见的,更大众化的,更或者说门槛低一点的这样比较容易好回报的。而相当于知识层面更高的,科技类的,或者金融类的,财经类的,可能会相对不大关注?

黎瑞刚:不能完全这么说吧?我觉得市场是有两类的,哪怕在电影这个领域,或者是电视这个领域中间,有一类是非常商业化的。那全世界的这个典型就是好莱坞,好莱坞所诞生的一套工业性的体系,能够不断地培育出商业电影,所谓商业电影就是类型片,把电影变成一个工业,把电影的产品变成了一个文化娱乐的产品,所以它是有一套商业逻辑,商业模式来生产的,这是一类。第二类当然,你今天看这一类票房很高的什么什么续集,其实很难拿到奥斯卡奖的,能拿到奥斯卡奖的,还是一些带有使命感,价值观,带有所谓美国的精神,美国梦这样的一些片子,能够获得这样的。这类片子在商业上可能也会获得一定成功,也可能商业上不是那么成功,但是代表一种文化的高度,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所以在我们整个投资领域中间,我们非常关注商业,因为商业给我们带来财务回报,财务回报是我们做一切的基础,我们第一件事情是要赚钱,有赚钱,有盈利,整个业务才能够慢慢慢慢走远,才能走长。另一方面还是要看一些高处,你提供的内容,对于这个行业,对于观众,对用户有没有引领性,你的编辑思想能不能跟技术结合在一起,对这个媒体产业有一个长远的拉动,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间,也有一些比方说财经领域中间,我们投资了像《财新杂志》,财新网这样一些。我们也推行了像华尔街见闻,这样的一些非常小型的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些内容资讯平台,这类也是我们目前做的。

当大家都在关注2016年的互联网资本寒冬时,文娱产业却成资本市场大赢家。据2016年各行业的融资情况数据显示,文化娱乐体育产业占比15.65%,位列榜首。自制剧、二次元、影视众筹、粉丝经济、明星投资、票房经济、跨界IP、真人秀、泛娱乐(无素材可删一二)在2016年迎来集体爆发,自媒体内容创业更是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黎瑞刚和华人文化早已在文娱产业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投资版图。

主持人:在整个娱乐产业,或者是大文化产业中,比如说文化产业基金各有不同的基因,比如像华谊兄弟等等,他们各有各的基因,包括大的集团也在做这样的投资。像整个华人文化在投整个的大文化产业当中,这种风格和特点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黎瑞刚:第一我觉得还是我刚才讲的,我们非常强调我们的专业性,无论是在国内做案子,还是在国际上做案子,希望体现我们的专业性,所以比如说在好莱坞,我们在好莱坞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在那边也有投资。当然今天中国资本在好莱坞已经非常活跃了,但是我们不希望被人看成仅仅我们有钱,我们能够并购这个,收购那个,我们还是希望被好莱坞尊重,他愿意跟我们合作,因为尊重我们的专业性,尊重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对中美两个市场的认知,愿意跟我们长期来合作,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觉得我们喜欢做一个体系化的运营,我非常强调,华人文化是一个体系,因为我们在内容端,无论是电影、电视、音乐、时尚类的内容,互联网的网申的内容,等等等等,我们在内容这个方便,做很多的布局和投资,同时我们也在平台方面,以技术为拉动驱动的平台方面,像卫星电视也好,电视猫也好,还有我们现在做的VR系统也好,等等。包括我们现在在一些社交性的媒体中间,从哔哩哔哩到快手,甚至到今天的梨视频,等等这些都是由互联网技术驱动的一些媒体的新型媒体样态。有平台特质,有社交网络的特质,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努力。

第三,我们现在花很大力气在线下做,做所谓的offline,线下可以重资产的,像主题公园这类重资产的,也可以相对轻资产的,包括演出,音乐剧,包括音乐节,演唱会,户外的体育运动,等等体育类的这些户外活动等等,线下的这块。所以我们有顶端的内容,分发的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已经是完全互联网化的分发平台。第三就是线下的活动,穿在背后的这个逻辑,因为它们都产生数据,线下大量的活动会产生很多数据,线上会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相互的匹配,跟内容顶端内容之间的结合,其实会带来很多在营销上很多新的拓展。

主持人:但是比如说像VR,现在整个的技术,或者整个商业的逻辑还都处于早期不成熟这样的阶段,所有的布局在VR这个领域当中,也都是在投渠道,内容这块似乎在比较早期布局和抢摊这样一个现状

黎瑞刚:VR这里面,这个行业可能现在还在一个早期的,大家摸索的过程中间,但是首先这个行业的趋势你可以看得见,因为从技术对于媒体这个行业的推动力来说,一般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媒体的传播和分发,原来的互联网的分发,后来变成今天社交网络的分享式分发,这是技术的不断变革,带来的媒体内容的传播上的一种变化。

第二种方面,永远会提高人对于信息的消费,以及娱乐体验方面的这样一种提升,不论是早期的,像3D也好,IMAX也好,还是到今天的VR也好,等等等等,这都是人的对于娱乐内容消费体验上的一种升级,所以在体验端上VR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但是它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今天来说带宽的问题,比方说压缩技术的问题,比方说芯片计算能力的问题。今天我们在做很多VR直播中间,已经可以看得出来,比如最近我们做王菲演唱会,我们在VR这个领域中间,花了很大力气培养VR的团队,在制作领域中间,如何来探索?不光是设备,不光是传输,就制作,比如说VR,因为要考虑到360度的,整个一个场景的问题,后期的剪辑的问题,包括举例子来说,我们实验过在水下的VR的拍摄,在水下的话,光线在水下有很多折射,跟在陆地上拍摄是不一样的,VR里面的效果如何来体现?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经验的积累,我们在里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在VR的内容的生产,直播这个领域,我们已经走得很全面,有些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时间。

比如说像体育,体育的VR这个直播问题,不光有时候是脱影的问题,更重要的有时候时间长了仍然会产生晕眩的感觉,那晕眩的感觉就是在于其实跟芯片的处理能力有关系。别小看人眼,人眼对于细微的动作的包括速度的敏感地捕捉和把握,是远远超过今天的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的。但是你要相信技术在进步,芯片的这个运算能力也在进步,有一天会赶上,会超越,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地做努力。

VR还有一个特点的问题是在于,刚才我讲的是技术端的问题,VR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于人的心理端的问题,其实你去看一个演唱会,你去看一个体育比赛,你很关注的问题,到那个现场是现场集体的体验,大家在场的一种集体体验,但是当你戴上耳机,戴上头盔的时候,其实你是独立开来的,你是在一个,你虽然享受到了最好的现场感觉,但是你是被孤立的,你变成孤立的人,内心会产生一种疏离感,一种孤独的感觉。今天如何既要在远隔千里之外,能够享受到现场的体验,同时解决孤独感的问题,这又是我们现在又在考虑的问题。

最近我们和硅谷在看一家公司的合作,他们用虚拟成象技术,你一旦看这个VR直播,一旦启动之后,会知道你的好友谁在看这个里面,你在登录前给自己拍一张照片,或者说我们的数据库里就有你的照片,所以会在后台会进行数据建模,建成一个虚拟的人像,所以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你在一个虚拟场景里看到你的好友坐在你的边上,你们相互之间可以做交流,就重新创造了一个集体的体验的一个空间。

当这种东西跟人工智能相结合,也就是说拍了照片之后,能不能很快地构建成一个虚拟的人,像不像,脸部的肌肉,等等等等这些能不能很像,这需要有大量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因为不断地要机器学习,才会越学越像,才能虚拟成像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里面有好多的技术不断地发展。但是这种挑战的,令人兴奋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你会发觉每三个月,技术就在很快地发展,今天在谈论,可能明年已经变成了现实。

主持人:目前整个您在整个构建这样一个大生态的过程当中,您觉得未来的构想是什么?当然比如说看到这里有后来者,有BAT,小米,万达等等他们都在关注到这样的领域,这个过程你的优势是什么?

黎瑞刚:我还是这句话,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团队,我们有非常强的内容基因,非常强的技术基因,再加上我们团队今天有非常棒的金融的投资人才,只要我们专注,保持持久的专注,无论在投资的领域中间,还是在运营的深度方面,持久专注,我觉得我们是有我们非常独特的行业地位在里边。第二点还是我们在一个体系中间,我们会比别人看得更远,我们不光是单独在看一个项目,会看这个体系中间的相互关联的关系,那么今天投资了很多企业,我们也运营很多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我们控股的,我们自己在参与深度的运营的。

主持人:对于他们的投后做得怎么样?

黎瑞刚:非常深度的,CMP可能跟很多的PE基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说,我们是参与到非常深的运营在里面,我们带有非常强的运营的这种基因的一个投资平台。同时我们也是带有一种很深投资逻辑的运营团队,这是我们相互之间的不断的偶合的这么一种结构在里面。就举例子来说,你刚才讲到的

黎叔说过,他的梦想是让中国媒体骄傲起来。10多年来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分化与裂变,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形成双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中,逼迫着有梦想的新闻人去思考、去行动、去改变。上海滩传媒大亨黎瑞刚,必将在“媒体革新”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下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持人:从您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中,有体制内外这样一个转变,现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您也被称为自带光环的这样的媒体产业的投资人,您如何看待这个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黎瑞刚:我觉得可能原来在体制内工作的时候,我就是一个非典型的体制的管理者,原来在体制内当还在上海文广工作的时候,其实我在很多媒体业务的创新,包括《第一财经》当时最早的,2003、2004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创办,探索多媒体的整合等等这方面,一直走在这个媒体创新的前列。那么尽管体制有不同,但是我个人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间,自己一种对媒体的认知,包括希望能够变革,希望能够借助很多新的技术因素,市场的因素,国际的合作能够来推动中国媒体变革的想法,其实并没有改变,当然今天面临的情况和挑战,跟以往是大大不同,所以有很多新的课题,即使在今天这个平台上仍然无法安稳下来,还是要不断地继续探索。

主持人:其实做了投资以后,就要看不同的团队,看很多大量的项目,做投资人其实也是成就这些创业者,让他变成大成。您如何理解成就这个概念?

黎瑞刚:我觉得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乐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看到我的团队,他们迅速地成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能够在这个行业中间有自己的话语权,有自己行业的地位。我也很高兴看到,我们参与的那些公司,大家无论是在财务表现上面,在行业内容的产生,包括在技术突破方面有很多的突破,我个人觉得,这个市场的魅力往往是在于,充满很多不确定的东西,需要你去把握。

另外你永远需要保持一种心态,非常的谦卑,我愿意用这个词。甚至你要张越开一种好奇的眼睛,来看待很多变化,你永远不要自以为是,什么时候你觉得你很多东西你懂了,你愿意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很多东西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你其实离这个市场已经远了,你很快可能会被这个市场所淘汰,所以一种谦卑的心态,一种好奇的心态我觉得非常重要的。